编者按:种子质量认证是新修订的《种子法》中设立的一项新制度,也是国际上种子质量管理和种子贸易的基本制度。建立种子认证制度是提升我国种子质量,打破贸易技术壁垒,实现种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通过加快推进实施种子认证制度,为提高种子质量积累了经验。
“以前总感觉在种子质量这方面已经很重视了,可专家一来田间检查,发现问题还是存在,离认证的最终要求也确实有一定差距,不过这能更好地促进公司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今年开展了种子认证试点的黑龙江万田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秀敏在谈到感受时对记者说。
从2017年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种子认证试点示范工作,为推动我国种子认证制度的实施积累了经验、储备了技术、树立了典型。
质量不是说说就行
“以往,种子企业可能更重视品种的好坏,容易忽视种子质量,实际上如果种子质量不过关,品种的优越性也难以真正发挥。”谈及目前种子行业在质量方面的不足,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种子检验处处长周泽宇说。
而此次开展的种子认证试点示范,正是希望引导企业能够更好地向认证方案所规定的要求看齐,通过完善企业生产、加工、包装等全部流程的质量控制,来进一步提高种子质量。“过去对于种子质量的认识往往是大概齐,通过认证才真正认识到,必须在机制、流程、人员、设备等方面严格把控,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种子。”张秀敏表示。
万田金农业自1993年开始便致力于优质脱毒马铃薯的生产,在位于黑龙江龙镇农场的万田金种薯认证示范田内,专家组对种薯田的生长情况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对田间除杂情况,早疫病、晚疫病、黑茎病、花叶病毒病等病害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给出了针对性建议。
“企业应该加强自身检验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对作物生长的特性要了解,不能仅知道需要去除杂株病株,还得清楚怎样才算除干净了,同时也要注意在种薯生产中适度控制化肥农药用量,既要质量也要绿色。”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金黎平表示。
据了解,2017年,种子认证试点示范面积共8700亩,包括11家企业的16个品种;2018年,试点示范进一步扩大省份和作物范围,春季在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0省,对17家企业的23个品种,包括玉米、水稻、马铃薯和柑橘等进行了试点,面积1.1万亩。秋季又安排江苏、浙江、甘肃等6省的6家企业,对冬小麦、冬油菜等作物开展试点,面积3200亩。
“我们力争通过试点示范,提高大家对种子认证的认识,不断优化认证方案,完善认证程序,促进认证制度设计更加合理,针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内容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为今后制度落地打下扎实基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种子检验处副处长金石桥表示。
“走出去”还需深入接轨
认证制度的实施还将对我国种业“走出去”带来积极影响。“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欧美种业强国,都采用种子认证体系,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制定的种子方案为代表,获得认证的商品种子在各国之间都是互认的,有效消除贸易技术壁垒。”周泽宇介绍。
相比于欧美种业强国,我国民族种业起步较晚,但通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我国种业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品种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强。然而,品种有没有竞争力是一回事,种子能不能真正“走出去”却是另一回事。
“在国际竞争中,由于种子并不在销售国生产,因此市场端对于种子质量的信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种子一旦有了被国际认可的认证证书,就相当于获得了准入证,可以畅通无阻的参与竞争。”金石桥说。
据了解,国际上马铃薯种薯认证主要采用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的种子认证体系;对于籽粒种子,国际上则普遍采用OECD种子认证体系,另外还有北美(AOSCA)和欧盟(EU)等区域性种子认证体系。目前,OECD种子认证已有61个成员国,认证作物种类201个,品种涉及6.2万个,每年认证种子数量110万吨。因此,种子的国际质量认证就好比一张效力极强的“签证”,能够为种子贸易保驾护航。
“尽管目前我们完全采用国际种子认证方案还有一定难度,但是通过国内的制度实施,建立并运行起种子认证的相关体系,为今后与国际接轨奠定基础。”周泽宇表示。
贴上认证标签,打响种业品牌
如果说在国际上,种子认证起到促进贸易作用的话,那么在国内,种子认证则能够引导整个种子行业进一步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起草的《农作物种子质量认证方案(试行)》中,对认证种子的质量要求都明显高于国家标准,这有利于发挥种子认证制度扶优培强的作用。
在种子质量提升的基础上,种业的品牌建设也将进一步推进。贵州省岑巩县是我国重要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岑巩的制种田具备良好的隔离条件。“按照认证要求严管种子生产,不仅能体现制种纯度这一优势,更能够为产品贴上认证标签,打出响亮的品牌。”贵州友禾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云表示。
品牌的影响力最直接还是反映在农民的选择上。“今后,获得了认证的种子,在销售时都会进行标注,农民经过实际对比,会明显感觉到经过认证的种子更可靠、更能获得实际效益,也就会自发的倾向于购买有认证标识的种子。”周泽宇说。
既然是农民最为关心的种子质量,那么在认证环节自然容不得半点马虎,谁来进行认证就成了广泛关注的问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专门开展“种子认证规则与认证技术培训班”,就是想引导条件和能力都符合要求的单位提前做好申请种子认证机构资质的准备。
“目前来看,不直接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且具备所要求的种子检验、检查能力的独立法人是成为种子认证机构的最基本要求。”金石桥介绍。
在整个制度实施上,由于国家对认证认可有相关规定要求,农业农村部将与国家认证监管部门共同管理,共同推进。
“种子认证是国际上通行的成熟的种子质量管理制度,但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从目前的试点示范情况看,这项制度必须要设计好、实施好,既要加强引导和扶持,又要严格监管,才能确保种子认证得到健康持续发展,为打响我国种业品牌发挥重要作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刘信说。
本报记者莫志超